南充市:“三个着力”保障“暗标盲评”等重点改革走深走实

为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持续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南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招标项目量大、查办案件较多的交通建设领域为突破口,通过室组联动组建监督专班,结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暗标盲评工位制评标、远程异地评审等创新新举措组合实施实现治理手段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切实提升交易监管质效。

)着力规范推动,激发动力

一是全方位排查,找准了“突破口”。去年以来,围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约束主观评审部分自由裁量权,防范权力滥用风险,市交易中心深度剖析近年来查办的招投标领域典型案件,着力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深化以案促改,深挖评标环节监管漏洞,为推出暗标盲评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改革方向

二是多方面配合,明确“落脚点”市交易中心协同市发改等9部门,先后拟定《南充市持续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 进一步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20条措施》《南充市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暗标盲评工作方案》等制度措施,出台《关于规范公路工程领域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暗标盲评招投标文件编制和评标活动的通知》《关于南充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启用暗标盲评(试行)的通知》等文件,做到制度下运行、规矩下办事强化制度保障。

三是分行业推广,拓展了“朋友圈”。根据工作安排,在完成交通、住建领域试点后,市交易中心协同行业部门及时更新并动态完善行业电子招标范本文件,暗标盲评试点范围已逐步拓展至水利领域,截至目前,全市三个领域共完成暗标盲评项目19个,成交金额1.9亿元,扩大了适用场景。

(二)着力平台建设,优化“硬”支撑

一是积极开展场地优化升级。按照统筹规划、集约建设的基本原则,先后改造评审区专家通道、值班室等建筑设施2处,升级评标室12个,将原先圆桌式开放式布局改为工位隔离、人员分流的科学化设置,实现业主代表与评审专家之间以及同一项目评审专家相互之间物理隔离,通过音视频线上沟通并留痕存档,有效杜绝专家之间肢体语言暗示、熟人评审和业主代表干扰专家独立评标等现象,增强了评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是全面提升硬件设施设备。按照节省规范、科学配置的思路,先后更换、新增电脑58台、打印机16台,全面满足评审办公需求安装公共区域广角摄像头24个、电脑屏幕摄像头84个,实现全过程评审影像资料和工位独立评审影像资料统一刻录、统一存储配备工位呼叫器84、耳机84多功能视频会议设备2,实现评审过程中后勤保障一对一服务、疑难问题点对点沟通、远程讨论交流避免了人员流动频、沟通协调难、现场管理乱等问题;同时根据监管需要,中心还配备了轨迹定位卡100张、通讯工具保存箱3个、信号屏蔽器4,持续强化监管力度。

)着力功能应用,提升“软”实力。

一是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结合全流程电子化,积极推动软件自主编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自主编写开发智能场地管理系统,实现评审专家工位自动分配监督人员在线实时监控、音频数据自动归档有效拓展平台功能、创新软件应用。

二是加大协同开发力度适应盲评需要,配合交通等主管部门,改进评标系统、完善招标文件范本,推出双信封范本,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结束后,评标系统自动隐藏所有有效投标人投标文件技术部分的基本信息,让专家在评标时无法获取投标人信息,消除专家倾向性打分。

三是加大运维协调力度根据运行需要,安装评审区门禁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影像自动刻录系统等应用系统,依托软件系统,实现暗标盲评、工位制评标、远程异地评审的有机结合防范场内外勾连串通促进交易公平、公正